點擊進入僑情管理信息系統

海外華人緣何人才輩出?

2017-06-20 15:03:30

海外華人緣何人才輩出?

文/羅炳光

  隨著新中國的成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海外華僑也結束了“海外孤兒”的日子。當今,海外數千萬炎黃子孫不僅擺脫了“孤兒”的苦難,而且伴隨時代的潮流急流勇進,許多人在事業上取得了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成就,成為政治領袖、經濟強人、科技泰斗、藝術明星和體壇名將等等。

  人們往往授以“王”的稱號來贊譽在事業上出類拔萃、壓倒群英者,因而有人曾把世界各地華人夠上稱“王”者列出長串的名單,其中就有世界電腦大王王安;世界海運船王包玉剛;世界養鱷大王楊海泉;世界棒球大王王貞治;世界橋牌女王楊小燕;亞洲糖業大王郭鶴年;亞洲影業大王邵逸夫;珍珠大王鄭旺;餅干大王周子敬;鋼鐵大王譚仲;旅游業大王陸國權……這一長串的名單雖然不免掛一漏萬,但足以從一個側面來說明海外華人人才多、奇才多,并已得到世人的公認。如當年在美國的就有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吳健雄、李遠哲、陳省身、林家翹、丘成桐、梅強中、林同炎和趙元任等,都是世界第一流的學者。1986年,美國里根總統在授予12名杰出“自由獎章”者中就有世界電腦大王王安、建筑大師貝聿銘和職業太空人張福林。據統計,在美國當年12萬名第一流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中,華裔約占1/4;美國著名大學的系主任、阿波羅登月工程的高級工程師、計算機王國IBM公司高級工程師等,有1/3是華裔。所以有美國人說:“沒有中國教授的大學,不稱其為第一流的大學;沒有中國醫生的醫院,不稱其為第一流的醫院?!?/P>

  為什么海外華人人才多、奇才眾呢?這是一個耐人思索和探討的問題。筆者以為,因素是多方面的,難以用三言兩語來加以概括,不過下列幾條值得借鑒與發揚。

  第一,隨著時代的發展,知識與人才在許多國家和地區日益受到重視,甚至被視為“寶貝”和爭奪的對象。他們在政策和法律上賦以知識與人才的至尊地位,予以優厚的物質條件,在社會上創造了一個重知識、重人才的環境,大大改觀了以往在政治和種族上的歧視。因而為海外炎黃子孫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能的歷史舞臺。當年美國麥卡錫主義橫行,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的錢學森為回故鄉,報效祖國歷盡千辛萬險。試想,如在那般環境,許多華裔人才就難以脫穎而出,或受到重用。

  第二,海外華人長期以來已形成重視教育和培養人才的好傳統。清末自從百萬“豬仔”離鄉行,許多前往同胞胸前背后被涂上“C”(加利福尼亞)、“D”(秘魯)或“S”(三德維治群島)、“A”(南非)等記號,到了異國他鄉以自己的血汗乃至性命和世界各國人民共同創造了財富與繁榮,海外華人深感需要多方面地汲取文化、接受教育才能適應生存與發展。他們一方面傳播祖國文化,開辦華文學校和報紙;一方面學習當地文化,掌握各種謀生手段,以形成知識和人才的種種優勢。早年他們就尊儒辦學,后來雖歷經滄桑和艱難的困境,但始終鍥而不舍、堅韌不拔地為獲得教育權而抗爭。如果說“凡是海水到的地方就有華僑”,那么凡是有華人聚居的地方就有華文學校。以馬來西亞為例,就處處設有華文學校,后因當地政策的變化使華文教育陷入逆境,但近年來又開始復興,甚至有些華文學校同時吸收了當地的馬來、印度等兄弟民族子弟。隨著祖國的強大,中華民族的和平崛起,孔子學院更是在世界各國和地區遍地開花。馬來西亞許多學校同時傳授華文、馬來文和英文,形成教學上與就業上的優勢,至于出國深造者更是比比皆是。一次,筆者訪問馬來西亞時曾有幸參加了北馬陳氏穎川堂的千人宴的祭祖活動,會上主席號召為了國家的發展,宗親鄉團組織應該突破傳統觀念,以小團結促進大團結。此外,該堂設置了教育基金,并為出國學成榮歸會員頒發紀念品。在美國唐人社會,更是重視華人子女的教育勝似事業經營??傊?,教子成才已成為海外華人社會的風尚。

  第三,勤學苦練,努力奮進。勤奮素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海外華人保持的優良傳統。在競爭劇烈的社會里,懶人是沒有立足余地的,何況“天才,百分之九十九是血汗”(愛迪生語)。海外華人即使受到良好的教育,有一定的才能,但如不勤奮仍然難以造就事業,或難以使才能得到完全的發揮。如號稱“世界電腦大王”的王安心算速度賽似電腦,使許多同行感到驚奇,而王安卻不以為然地表示“這是從小養成的習摜”,他之所以能在剛踏進哈佛大學實驗室僅三周的時間便發明存儲磁芯,解決電子計算機的信息存儲這一特大難題,歸功于他平日愛動腦筋、愛動手,以實驗室為第二個“家”的苦干、實干、巧干精神。后來雖成為“電腦大王”,但這一習性始終保持,所以不斷有新發明、新創造,使事業不斷發展壯大,成為“全美第五,華人首富”。

  第四,善于捕捉層出不窮的機遇。對這一點,聞名于世的“預應力之父”、橋梁工程權威林同炎深有體會,他在總結事業成功經驗時把這點列為第一條。他說:“這不是唯心的所謂命運,而是任何人的一生都會遇到的機會?!北热缭谧x書學習中的應試,在工作單位里的調動,在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交誼,或甚至在偶然出現的環境中的奇遇等,對每一個具體重視自已前途的人來說,都可能是一次機遇。這機遇如果抓住,就會對今后的發展起到關鍵的作用,大有一試身手的可能。

  許多海外華人這種捕捉良機的本事是長期生活于海外競爭社會所養成的。當今祖國社會主義建設蓬勃發展,中華民族復興和平崛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一帶一路”戰略建設,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更是為海外華人事業發展,人才的成長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許多學有所成者紛紛歸來參予拓展,或投身于當地社會建設。

  還有一條,就是受惠于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結合。這方面的例子也是不勝枚舉的。如林同炎建議設造跨越歐、非、亞、美大洲的直布羅陀海峽的白令海峽大橋,即是受中國古代“大同世界”思想的熏陶,他在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和橋梁設計中的創造則受惠于中國土木工程、宋代“趙州橋”的傳統技術和《易經》中“以柔克剛”的哲學思想影響。這些一旦與西方的現代科學結合,就會迸發出許多智慧的火花,結出創造性的美果。在這方面有許多則是無形的,如東方的樸實和苦干作風與西方的冒險和創造精神在許多海外華人身上往往兼而有之,成為一股股推動事業發展的巨大力量。

  但愿上述內容對我們在培養、造就、發現和使用人才中能有所啟發和借鑒。(作者系原《新民晚報》主任編輯、馬來西亞歸僑)

上一篇:最令我驕傲的一句話——我是中國人
下一篇:巴黎夜的梵婀玲

C老熟女导航-午夜dj在线观看视频免费观看-亚洲综合网国产精品一区-人禽杂交18禁网站免费-欧美日韩亚洲-亚洲 另类 校园 都市